最普通的一把伞,为何却最受欢迎?
近来很多城市都在下雨,南方的雨淅淅沥沥,绵延不止;北方的雨更具气势,风骤雨疏,凉意蔓延。
没有规律的雨下得人心烦意乱,更让人苦恼的是,“带雨伞时不下雨,下雨时你却恰好没带伞”。迫于无奈,不少人只能在附近的便利店入手一把,尽管家里已经有一堆闲置;或者是到处找一把“共享雨伞”,但很多时候基本已经被借光了。
这种情况在日本更为常见。日本的雨量丰沛,一年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在降雨,所以雨伞在日本的销量非常大。
这个月初,日本专业气象服务公司 WeatherNews 公布了一个小调查,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人均拥有雨伞4.2把(全球人均拥有的雨伞数量是2.4把)。从各都道府县来看,排名第一的是奈良县(5.6把),其次是神奈川县(5把)、东京都(4.9把)、大阪府(4.8把),大城市及位于其周边的都府县排名靠前。
更有意思的是,在人们持有的伞中,最多的是透明雨伞,日本全国人均有1.6把。这组数据认证了日本人对透明雨伞的情有独钟。
☔️
一把透明雨伞的诞生
日本的雨伞文化其实起源于中国。关于伞的来由,其中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時期鲁班的妻子云氏,为了外出做工的丈夫不被雨淋湿,才制作可“收拢如棒,张开如盖”的工具。这就是最早的雨伞。
《伞物记源》中记载,古时的伞多为丝帛制作,纸发明后便出现纸伞。汉代之后,人们用廉价的桐油刷在纸上,制作出防水的油纸伞。
唐朝时,雨伞才传至日本、朝鲜,所以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“唐伞”。油纸伞需经过选竹、做伞架、上伞面、绘制图样、上油等工序,步骤繁琐。于是,在那个技术不发达的时期,普通人家使用的还是布伞。这种布伞的缺点就是下雨时会掉色,在和服上留下污渍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一位名为须藤三男的人从驻日美军使用的塑料桌布中得到灵感,“如果我用防水塑料布盖住雨伞会怎么样呢?”
须藤的家族是世代做传统雨具生意的,自1721年开始便经营着一间雨伞批发店“武田长五郎商店”,即如今白玫瑰White Rose(ホワイトローズ)公司的前身。公司传到他时已经到了第九代,此时的市场已经被更大的制造商占领,家族企业逐渐衰败。
须藤三男为了拯救家里的生意,在1953年设计出了塑料伞套,主要是包在雨伞外面以解决掉色问题。这些塑料伞套一度帮助须藤的家族企业起死回生,然而在 50 年代后期,随着尼龙和防水材质伞的出现,雨伞再没有掉色的问题,伞套又成了多余的部件,销量也一落千丈。
要重新占领市场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创新。如果塑料伞套已经被淘汰,那直接用塑料来做雨伞会怎么样?于是1955年,须藤三男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塑料雨伞。尽管它不是完全透明,而是乳白色的,但看起来也比过往的任何一把雨伞要晶莹剔透,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眼球。
那为什么要是长柄伞,而不是更小巧便携的折叠雨伞呢?
如果你有留意到日本雨天进入地铁站的人,都会发现他们手中的雨伞无一例外都是收起扣紧。日本人注重场合礼仪,而长柄雨伞收起后雨水可以直接顺着雨伞流到地上,不会像折叠伞一样随意四散,溅到别人身上。
再者,长柄伞的设计始终比折叠伞更抗风,结构坚固,不易变形,不会让大风一刮就吹翻伞面,这在台风盛行的日本显然更合适。出于这些便利性与实用性的考量,长柄透明雨伞能在日本流行起来也就不奇怪了。
在东京拍摄的坂本龙一,也撑着一把透明伞。